2021年是巴黎協定正式實施的第一年,截至2021年末共有超過130個國家以不同形式提出碳中和目標,特別是中國、美國、歐盟等大型經濟體提出碳中和目標后,未來全球產業競爭、能源市場、資金流動、國際貿易都可能圍繞碳中和目標形成新的規則。
“其中,實現碳中和目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增加碳匯。針對部分因為成本太高或技術不可行減不下來的排放,需要通過自然系統的碳匯進行抵消。”柴麒敏說,在中國參與牽頭提出的“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倡議中,除了依托陸地生態系統增加傳統森林碳匯外,還非常強調挖掘海洋碳匯潛力,發揮海洋生態系統的關鍵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CCS中國船級社在未來推動海洋領域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海洋新能源、海洋藍碳、海岸基礎設施及海洋生態保護四大領域將扮演關鍵角色。
據介紹,海洋存儲了地球上約93%的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庫。中國濱海藍碳生態系統的年碳匯量約達126.88萬至307.74萬噸二氧化碳。其中,紅樹林、鹽沼和海草床等海岸帶生態系統的土壤中固定的碳可大范圍且長時間埋藏,在固碳儲碳增加碳匯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潛力。
同時,柴麒敏指出,海洋還是一個巨大的新能源儲庫,“目前海上風電光伏技術逐步成熟,成本不斷下降。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溫差能、海水鹽差能,以及氚-核聚變、海水制氫等涉海新能源、新技術未來也都有著非常大的開發潛力。”
據悉,東亞海洋合作平臺是由政府倡導設立的“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推進項目,青島論壇作為該平臺的重要活動,已成功舉辦五屆。本屆青島論壇由自然資源部、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自然資源部國際合作司、青島市人民政府承辦。本次藍色國際合作企業家暨青年科學家論壇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21世紀經濟報道支持舉辦。
我國海域遼闊,生態系統種類豐富、物種多樣性高,如珊瑚礁、海草床分布面積分別約占全國面積的98%和64%,紅樹林面積約占全國的14%,群落結構保存較完整。海南的海洋生態系統儲碳能力強、增匯潛力大。海南省管轄近200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漁業碳匯潛力和海洋微生物固碳總量均非常可觀。
海南發展藍碳,不僅可以充分挖掘海洋資源優勢,推動海洋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還能與自貿港開放政策相結合,培育藍色經濟增長新動能,引領國際碳匯交易市場,搶占藍碳國際制高點。